家住范西路74号院的师彦文是一位年届七旬的退休老人,他热衷于绿色环保事业,从自身戒烟开始,渐渐地影响身边人,又创作各种鸟类画作进行展览。
自然保护区禁止社会资金勘矿中国政府网22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组织领导,国土资源部要组织专门工作力量,确保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任务的全面实现。严格执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定,矿产资源勘查活动涉及自然保护区、重点国有林区和西部省(区、市)直管国有林区的,禁止社会资金进行商业性勘查,原则上只安排中央财政出资的、国家紧缺矿种资源的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等公益性工作,勘查区要避开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产业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矿产资源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向海域拓展,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矿产勘查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和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在这座岛上,塑料瓶、包装纸、腐败的食物等垃圾与白色沙滩、水晶般透明的海水以及摇曳的棕榈树格格不入,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刺鼻有毒,石棉、铅以等有毒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现在,斯拉夫士岛上每天要焚烧330吨垃圾,这些垃圾主要来自旅游业每名游客每天能产生3.5公斤垃圾。马尔代夫200多座有人居住的岛屿中,有99座是天然的度假胜地,这里每年会迎来75万名游客,是本土居民人数的2倍。尽管马尔代夫政府已经禁止向这里倾倒垃圾,却已经太迟了,斯拉夫士岛已经变成了一座垃圾岛。
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24日报道,每年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入马尔代夫的白色海滩度假,但旅游业的繁荣也带来了弊端,外国游客留下的垃圾令当地政府疲于应对,不得不将一座曾经天堂般美丽的岛屿变成垃圾场,那里每天要焚烧330吨废物。游客产生的大量垃圾都被倾倒在了斯拉夫士岛(Thilafushi)上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和谐发展,中国应当在这次里约+20峰会期间与其他国家分享自己目前正在采取的环保措施、环保规划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在谈到此次里约+20峰会时,斯特朗说,与20年前的里约地球首脑会议相比,这次会议面临更多的挑战,希望峰会能为各国就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积极谈判并取得进展奠定基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任执行主任莫里斯斯特朗日前在里约热内卢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应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期间与其他国家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和谐发展,中国应当在这次里约+20峰会期间与其他国家分享自己目前正在采取的环保措施、环保规划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任执行主任莫里斯斯特朗日前在里约热内卢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应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期间与其他国家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
他说: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走向未来也同样离不开世界。斯特朗说,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国仍然能够克服许多困难,处理好自己的环境问题。

斯特朗同时指出,中国也面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偏高和空气污染等许多挑战,但中国取得的进展很大,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分享很好的经验。他举例说,就他所知,中国是唯一一个把环保业绩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范围的国家。斯特朗是成立于1973年1月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首任执行主任,他还担任了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首脑会议)的大会秘书长。中国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
在谈到此次里约+20峰会时,斯特朗说,与20年前的里约地球首脑会议相比,这次会议面临更多的挑战,希望峰会能为各国就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积极谈判并取得进展奠定基础2012年6月19日 黄河13次冲澡 洗出泥沙7.62亿吨在黄河小浪底大坝的出水口,游客们在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调水调沙就是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从而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遏止河床抬高。经过10年的冲澡、净身,黄河累计入海总沙量达7.62亿吨,河道下游主槽河底高程平均被冲刷降低2.03米左右,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恢复到2011年的4100立方米每秒,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黄河素有斗水七沙之称。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始,黄河小浪底水库已连续实施了13次汛前调水调沙

2012年6月19日 黄河13次冲澡 洗出泥沙7.62亿吨在黄河小浪底大坝的出水口,游客们在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调水调沙就是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从而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遏止河床抬高。
黄河素有斗水七沙之称。经过10年的冲澡、净身,黄河累计入海总沙量达7.62亿吨,河道下游主槽河底高程平均被冲刷降低2.03米左右,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恢复到2011年的4100立方米每秒,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始,黄河小浪底水库已连续实施了13次汛前调水调沙这其中,规划占地面积最大的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位于萝岗的广州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焚烧发电项目(焚烧发电2000吨/日),原定在2015年建成投产,现改为在今年完成选址,2013年完成征地、环评,视需要确定开工建设日期。北部板块,包括花都狮岭填埋场扩容及建成综合处理厂,含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增城棠厦填埋场升级改造及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从化潭口填埋场扩容及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在规划的基础上,广州市政府同时将这些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纳入了2012年的重点工作,并对各项大型建设工作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
资源热力电厂第二期(2015年2018年)建设规模将达到日处理能力2.2万吨,根据垃圾分类的成效和垃圾总量的正负增长率将缓建或停建。记者从报告中获悉,由市城管委编制的《广州市生活垃圾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中,将按板块超前规划建设三个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老城区板块,包括李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及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兴丰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填埋二场及广州市第二资源热力电厂、广州萝岗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含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
■李坑和兴丰周边3个村将环保搬迁■二期垃圾焚烧发电厂将缓建或停建在日前召开的广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市城管委作了对《关于我市垃圾处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广州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的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进度给出了时间表。南部板块,包括番禺和南沙综合处理厂,含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南沙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根据规划,到2015年,资源热力电厂(也叫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期将新建5座资源热力电厂(不包含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总处理规模将达1.1万吨,保证广州生活垃圾处理实现100%无害化目标根据规划,到2015年,资源热力电厂(也叫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期将新建5座资源热力电厂(不包含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总处理规模将达1.1万吨,保证广州生活垃圾处理实现100%无害化目标。
资源热力电厂第二期(2015年2018年)建设规模将达到日处理能力2.2万吨,根据垃圾分类的成效和垃圾总量的正负增长率将缓建或停建。南部板块,包括番禺和南沙综合处理厂,含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南沙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在规划的基础上,广州市政府同时将这些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纳入了2012年的重点工作,并对各项大型建设工作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记者从报告中获悉,由市城管委编制的《广州市生活垃圾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中,将按板块超前规划建设三个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老城区板块,包括李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及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兴丰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填埋二场及广州市第二资源热力电厂、广州萝岗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含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
■李坑和兴丰周边3个村将环保搬迁■二期垃圾焚烧发电厂将缓建或停建在日前召开的广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市城管委作了对《关于我市垃圾处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广州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的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进度给出了时间表。这其中,规划占地面积最大的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位于萝岗的广州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焚烧发电项目(焚烧发电2000吨/日),原定在2015年建成投产,现改为在今年完成选址,2013年完成征地、环评,视需要确定开工建设日期。
北部板块,包括花都狮岭填埋场扩容及建成综合处理厂,含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增城棠厦填埋场升级改造及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从化潭口填埋场扩容及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由于气候变得更加温暖,增加了更多植物的生长,北极地区变得更加绿色。
该研究的合作者、谢菲尔德大学从事动物和植物科学研究的盖瑞斯博士说:这表明由气候变暖造成树木在北极苔原的扩张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将会加剧全球变暖。无疑,这对气候变化来讲是个的坏消息。
较大植物的生长意味着碳储存的量在增加,因此,以前认为绿化会促使大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被树木锁住,从而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这是由于苔原土壤缓慢地分解,其存储了很多有机质,但树木会刺激这种物质的分解。这项研究的结果,与更大的植物生长会增加总碳储量的模型预测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该研究能够确定一种由桦树直接减少土壤中碳储存的机制。
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气候变化》上。在气候持续变暖的情况下,它也被作为一种观察模式,以限定特殊的土壤条件和移植树种,或通过移植新的植物群落,确定其他北极地区、高山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储量是否可能是脆弱的。
这是很重要的,目前北极土壤中储存的碳超过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对稳定气候变化状况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他说:如果我们想要预知未来绿化中的北极将如何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就需要更好地了解北极不同植物群落分布如何影响苔原土壤中那些大的碳储量分解的预期变化。
然而,新研究结果表明,扩展瑞典在北极苔原的森林,通过刺激土壤中的分解率,可能会导致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到大气中。研究人员测量了苔原和邻近的桦树林之间的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并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基于测量二氧化碳所释放的碳放射性含量,发现白桦树似乎刺激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